茶之纪原
尽人皆知,茶是茶树芽叶加工而成的一种饮料。但是,对很多人来讲,不一定就都知道它起初其实不作饮料,其名其字最早也不叫或书作“茶”,对茶树的性状、演变和原产地等等,可能知者更少。因此,为加深大家对茶叶历史文化的全面了解,在本书开篇,有必要把茶树及其原产地和茶的发现、利用等等,首先作些概略的介绍。(1)茶树和茶叶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在我国,如陆羽《茶经
在现存的文献中,茶的学名,最早见之于1753年瑞典杰出植物学家林奈的《植物种志》中。在书中,把茶的学名定为“TheasinensisL.”。这里指导性的“sinensis”,即是拉丁文“中国”之意①。
那末,这类本来只种于中国的茶树,长得又怎样呢?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我国古籍中,千余年来,都沿用陆羽的这样描写:“其树如瓜芦,叶如---d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揲担?茎如丁香,根如胡桃。”关于茶树的这些比拟,这也是我国古代对植物外部形态能够采取和一般常见的描写方法。按现在植物学和茶学的介绍来讲,其外部形态因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分枝习性的不同,植株有乔木、半乔木和灌木之分;树冠有直立状、披张状、半披张状等多种类型。茶芽在未萌生前为锥形,有2—3鳞片披护。叶多为椭圆或卵圆,单叶、互生,叶缘呈锯齿状,叶面富革质,主脉明显与侧脉末端相连,嫩叶有茸毛。花属短轴总状花序,白色少数为粉红色,两性花。果为蒴果,果皮绿色,成熟后为暗褐色,种子大小因品种而有不同。根系有主根、支根和细根组成,主根粗大垂直生长,支根与细根呈水平散布在耕作层内②。
茶树和其他栽培植物一样,都是由野生经驯化而演化为作物的。十分明显,茶树由野生变成栽培,其直接缘由,是由于它用作饮料的饮用价值。唐代诗人卢仝,在其一首赞美茶的诗歌中吟:“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5碗肌骨清;6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①唐代时饮茶用碗,歌词中夸大茶饮七碗,就会羽化羽化。
世界上历来就没有甚么神仙,茶叶固然也不是什么仙药;不过,由于茶叶中含有大量营养和药用价值较高的成份,所以,它不失是一种有益人体健康的良好饮料。据分析,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如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茶多酚、茶素、芳香油、脂多糖等等,就都是人体不可缺少和各具功效的重要营养及药用物资。这中间的有些成份,实际是一个大类,如茶多酚,就包括有30多种的酚类物资;维
在千千万万的野生植物中,发现和选择出用茶叶芽叶来作饮料,这无疑是对人类和世界文化的1大贡献。而这1重大发现,不是别的正是我们中国和中华民族的丰功和伟绩。在古代的一个很长时期里,世界上只有我国饮茶和晓得种茶与制茶;后来,大抵至唐朝,我国东邻的朝鲜和日本,才首先从我国学会饮茶、种茶而渐渐构成为东方乃至全球性的一种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