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一个节气。《说文解字》有言:暑,热也。三伏天就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全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中医以自然规律来解释人体运行的规律,以自然现象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表现。湖南中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游海介绍,“暑”在中医学也有两面性,小暑养生既要利用好“暑”,也要注意防“暑”。如何用“暑”春夏养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言:“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即夏日阳气旺盛浮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护内虚之阳。夏季万物生机勃勃,养生应顺应节气,晚睡早起,保持情志愉快,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保护机体阳气。冬病夏治“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趁其发作缓解季节,辨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即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如何防“暑”宜吃与不宜吃小暑时节,天气炎热的同时,湿气也同样厚重,此时人体脾胃受阻,容易苦夏。饮食宜吃清淡,不宜吃油腻。可用薏苡仁、白扁豆、荷叶煮粥吃。多食薄荷、生姜、荷叶、陈皮等醒脾的食物,同时可以多食用一些清淡解暑的食物,如薏米、粳米、绿豆、苦瓜、番茄等。小暑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滋生细菌,所以不宜食用过夜的食物或存放冰箱过久的食物,以免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肠胃炎轻症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可以酌情使用中药黄连素或枫蓼肠胃康,不宜盲目使用抗生素,应咨询专业医师后考虑使用。病情较重时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宜凉与不宜凉夏季,许多人爱喝冷饮、吃冰淇淋,其确实有清热消暑之功。小暑时节可以喝清凉饮料,但不宜过量,不宜温度过低,也不宜出汗或剧烈运动后马上进食。吹空调也是夏季消暑方法之一,但对于有基础疾病、皮肤散热障碍的人群,宜通风凉爽,少吹空调。夏季也不宜长时间吹空调,容易诱发以头晕、乏力、头痛等为表现的空调病。一到夏季,经常有老年人因为节约,不开风扇或空调而出现中暑。医生提醒,这个季节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时,一定要当心中暑。尤其是高温作业人员,宜适当备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