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的16个民间秘方,高手在民间,小

时间:2020-11-29 10:41:43 来源: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多因外感时邪等而致痰饮内聚所致,发病季节以冬春多见。根据病情的长短,支气管炎症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支气管炎常以受凉、劳累、烟酒过量、上呼吸道感染为诱发因素。患病后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1~2天后咳出黏痰,早晚咳嗽为主,痰液转浓,量增多,偶带血丝,神倦、乏力,食欲减退等。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常见病、多发病,系由急性支气管炎未及时治疗,经反复感染,长期刺激,如吸烟、吸入粉尘、病毒或细菌感染、机体过敏、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诱发导致。主要症状为反复慢性咳嗽、咳痰、伴有气喘等。

1、黄瓜煮鸡蛋

生黄瓜、煮鸡蛋各适量。

只吃洗净的生黄瓜和煮鸡蛋。注意不加盐,也不喝水,渴了就吃生黄瓜,饿了就吃煮鸡蛋。

能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备注:有人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又咳又喘,常年以药为伴。后终用此方治愈。

2、倭瓜

大黄倭瓜1个,白糖克。

将倭瓜洗净,在把处挖方口,装白糖,上锅蒸1小时,取出食用。分3次吃完。

对支气管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备注:服用本方期间不可吃咸食。

3、木槿水

鲜木槿条克。

将木槿条洗净、切断,水煎2次,将滤液合并,与1毫升开水同入脚盆中,先熏蒸,待温泡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10日为1个疗程。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4、蚌花叶汤

蚌花叶(即剑麻叶)15克,木蝴蝶3克。

水煎服。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5、灵芝参合汤

灵芝、百合各15克,南沙参、北沙参各10克。

水煎服。

养阴清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6、蜂蜜鸡蛋

蜂蜜40克,鸡蛋1枚。

先将蜂蜜用锅微煮,然后加水少许,待沸后打入鸡蛋。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吃蛋饮汤。

补虚润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7、鸡蛋五味子

五味子克,生鸡蛋7枚。

将五味子和生鸡蛋同时放入温水盆内(以水面没过鸡蛋为宜)泡7~10日,待蛋皮软化后,取出鸡蛋,用滤出的药水把鸡蛋煮熟。去皮吃蛋。成人睡前1次服完,小儿酌减,每7日服1次,3次为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即可痊愈。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8、薄荷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9、秋梨膏

鸭梨20个,鲜藕克,生姜克,冰糖克。

熬汁后加冰糖,浓缩成膏,早、晚分服。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0、苏子

炒苏子、炒萝卜子各9克,白芥子15克。

上药共捣末,以绢袋包之,水煎服。每服半碗,每日2次。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1、吸蒸汽

水壶内装小半壶水。

将壶置于炉子上,待水烧沸腾时,口对准壶嘴里冒出的蒸汽,一口一口地吸入,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日2~3次。

对咳嗽疗效十分显著,尤其是外感风寒所引起的急性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疗效更好。

备注:当口腔对准壶嘴时,口与壶嘴要保持一定距离,在不烫伤口腔的前提下,尽量多吸入蒸汽。

12、干姜苏叶汤

干苏叶90克,干姜10克。

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毫升,10日为1个疗程。间隔3日再服第2个疗程。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可达80%。

13、花生衣汤

花生仁红衣60克,糖适量。

加水文火煎约10小时,滤去衣,加糖。分2次服。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4、山药甘蔗汁

鲜山药适量,甘蔗汁半杯。

将鲜山药捣烂和甘蔗汁和匀。炖熟服之,每日2次。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15、冰糖炖向日葵花

向日葵花2朵,冰糖适量。

先将向日葵去子,再加冰糖炖服。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

16、北瓜饴糖

北瓜(桃南瓜)1个,等量饴糖(麦芽糖)。

将北瓜切碎加等量饴糖。略加水放陶器中,煮至极烂,去渣,将汁再煮。浓缩后再加生姜汁。约毫升瓜汁中加姜汁60毫升。每次服1匙(约15毫升),每日2~3次,开水冲服。

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

猜你还想看;

路边不起眼的野草,拿来泡水喝,治疗咳喘、胸闷,支气管炎有奇效

7大止咳化痰的中药,秋天润肺养阴止咳最专业

小心肺气肿的三大危害!nbsp;冬季肺气肿患者应如何护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bym.com/zlyy/12480.html
热点排行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有流……【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常……【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常……【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