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支气管炎
基本方
蜜炙麻黄9克光杏仁10克制半夏9克 茯苓12克橘红9克冬瓜子l2克甘草3克
加减法
1.寒重;去冬瓜子,加细辛3克、生姜二片。
2.热重:去制半夏、橘红,加生石膏30克、瓜蒌皮l2克,或加桑白皮I2克。
3.湿重:去冬瓜子,加苍术9克、厚朴6克。
4.发热:寒证麻黄减量为6克(不用炙)、桂枝6克;热证去制半夏、橘红,加鱼腥草30克、银花10克、黄芩9克。
5·干咳舌红:去制半夏、橘红,加川贝粉3克(吞服)。
6.咽喉红痛:去制半夏、橘红,加牛蒡子9克,板蓝根l2克。
方义
基本方用麻黄解表、宣肺;制半夏、橘红燥湿、化痰;杏仁止咳顺气;茯苓、甘草健脾、和中;冬瓜子清肺滑痰。
参考
二.本病多由外受风寒或风热引起,但因气候与病人素质各异,每有挟湿、挟燥。治以疏表散邪、宣肺化痰为治。
2.解表宣肺药如荆芥、防风、紫苏、生姜、葱白头(辛温),薄荷、牛蒡子、桑叶、豆豉(辛凉),健脾化湿药如苍术、厚朴(辛温),生米仁、车前子(甘寒) 化痰止咳药如白芥子、桔梗、炙款冬、紫菀(辛温).贝母、竹茹、前胡、瓜萎皮、枇杷叶(甘寒),清肺药如鱼腥草、黄芩、白茅根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杏苏散(散寒、宣肺、止咳),二陈汤(燥湿化痰),小青龙汤(温肺散寒、化痰止咳),金沸草散(发散风寒、化痰止咳),三掏汤(宣肺化痰),平咳合剂(燥湿化痰),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桑杏汤(疏风润肺)等。
(二)慢性支气管炎
1.典型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多为粘液泡沫痰,晨晚则剧;听诊见鼾音、湿性哕音和哮鸣音。
2.实验室检查:支气管阻力增加。
3.本病多属中医“久咳”、“痰饮’’、“痰哮’’、“痰喘’’等范畴。
基本方
苍术9克白术9克制半夏9克茯苓12 克补骨脂12克光杏仁9克炙款冬l2克陈皮9克
加减法
1.痰多泡沫:加白芥子9克。
2.痰少粘黄:去陈皮,加桑白皮l2克。
3·咳嗽气喘:加净麻黄6克、炙苏子9克。
4·中气不足:加党参9克、炙黄芪12克。
5·脾胃虚寒:加干姜3克、炙甘草3克。
6。肾阳不足:加熟附片6克(先煎)、肉桂3克 (后入),或加紫河车12壳。
方义
基本方用苍术、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补骨脂补肾助阳以治本,制半夏、陈皮理气、燥湿化痰,炙款冬、光杏仁化痰止咳以治标。
参考
1·本瘸多由外感咳嗽反复不愈演变丽来。治宜温宣肺气,化痰除饮,健脾化湿,温补肾阳等法。
2·宣肺散邪药如桂枝,化痰止咳药如枇杷叶、制南星、紫菀,补肾助粥药如胡桃肉、葫芦巴、蛤蚧(研末吞服)等均可选用。
3·常用方有三子养亲汤(下气降逆、化痰平喘),苏子降气汤(阵气平喘、温化痰饮),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附桂八昧丸(温肾化饮),痰饮丸(温肺、化痰、助阳),固本丸(补脾肾、化湿痰)等。痰饮丸、固本丸不论冬更可长期服用,以求根治。
1.据报道紫花杜鹃、兴安杜鹃、黄花杜鹃、松塔、千年红、石苇、四季青
平地木、棒棒木、鲜侧柏叶、丝瓜藤、鼠曲草等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