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认为,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疾病,主要有风寒和风热两种类型,不同感冒类型的用药要区别对待。
一、风寒与风热
中医的病因理论中,有风邪的概念。当风邪与寒邪一起人侵人体,就叫风寒证;和热邪一起入侵人体,就叫风热证。比如秋冬寒於季,风与寒相合,所以感冒多为风寒;春夏温暖之时,风与热相合,所以风热感冒多见。
但是,不能说风寒感冒完全发生在冬季,风热感冒完全发生在夏季。如果夏季气候突变,冷热失常,受了寒凉,吃多了生冷食物,或者淋雨受凉了,都会出现风寒感冒的症状。如果平时身体阴虚或体质偏阳,也会表现为风热的症状。
因此,风寒还是风热致病,不仅与季节有关,也与体质的差异及个人生活起居等因素息息相关。
二、风寒与风热的辨别
无论风寒还是风热,都可能引起发热及头肢疼痛,体温升高亦并不完全等于热证;因此,辨证风寒与风热时,发热及头肢疼痛的有无和轻重并不重要。风寒与风热的主要区别在于:
1.恶寒轻重。风寒感冒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恶风畏寒怕冷,而风热感冒可能会出现轻微的恶寒,但绝对不会有寒战。
2.咽喉肿痛。咽部疼痛、红肿与否是判断风热感冒的重要指标,但风寒感冒者也可有轻微咽红。但若咽红明显甚至充血,则是风热的典型表现。
3.鼻涕清浊。风寒感冒的鼻涕是清鼻涕,而风热感冒患者流的则是比较稠的浓鼻涕。
4.是否口渴。风寒感冒早期没有口渴症状,因为津液没有受伤。而风热感冒早期有明显的口渴症状,因为热邪风入侵影响到津液。
风寒与风热感冒的症状与体征
类型
症状
体征
风寒感冒
恶风怕冷
面白肢凉
涕清鼻塞
舌淡红苔薄白
痰白轻咳
咽不红或微红
咽痒
扁桃体无充血
无汗不渴
风热感冒
热盛不冷
面红目赤
涕痰黏黄
舌红苔黄
咽痛声哑
咽红充血
便秘
扁桃体红肿
有汗口渴
三、风寒与风热的用药不同
风寒感冒的基本治则是辛温解表,常用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感冒疏风片等;风热感冒的基本治则是辛凉解表,常用中成药有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颗粒等。
需要提醒的是:
如果用药三天,病情仍不见好转,可能是用药不当,也可能是病情继续发展了。这医院,请医生根据病情做出判断,正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中成药
药物成分
功能主治
感冒清热颗粒
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感冒软胶囊
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苦杏仁、当归、黄芩、桔梗。
散风解热。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风寒感冒颗粒
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注意事项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含麻黄的中成药。
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中成药
中成药
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
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双黄连口服液
金银花、黄芩、连翘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咳嗽、咽痛。
清开灵颗粒
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
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症属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
风寒感冒者不适用。久病体虚患者如出现腹泻时慎用。
惊喜
在
下面
↓↓↓
↓↓↓
↓↓↓
活动时间:年12月19日--年1月25日
活动地点:鑫民大药店各直营连锁门店
--
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中国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