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霾需用洪荒之力

时间:2017-2-23 11:26:51 来源:急性气管炎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年11月刊

本刊记者/柴玉采访专家/张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

使出洪荒之力对抗霾,是持久战。

霾与六气、六淫六气太过或不及,机体不能与之适应,导致疾病,六气为六淫。雾霾为有形之邪。

《黄帝内经》中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天人相应的观点提示我们,人与自然休戚相关,受天地之气的影响。天地间有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候,又称六元。六气的变化称之为六化。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调节,使自身的生理活动与六气的变化相适应。所以,正常的六气一般不易使人发病。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比如春天的寒流和暖冬,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就导致疾病发生。此时,六气便称之为“六淫”。雾霾,这种恶劣的气候,便是一种特殊的外感邪气。它与六淫一样,有着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有害颗粒物组成,聚而成形,为有形之邪。

霾致病,因其毒、燥、湿三气

霾中的有毒颗粒物潜伏体内,阻滞气机,损伤肺络;霾属金石之气,其性燥烈,易发眼目涩痒、口鼻干燥等症;霾中较多水汽,导致湿困脾胃,生化无源。《黄帝内经》中记载,“金郁之发……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医院呼吸科主任张纾难说,这种雾霾天是因燥气盛行。雾霾属金石之气,其性本为燥烈,好发于秋季。

燥在五行属金,与肺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雾霾天肺失所养,容易出现眼目涩痒、口鼻干燥、多饮便干等症状。“燥为阳邪,易于化热生火,灼伤肺络,又煎熬精液,炼液为痰,痰多黏稠难咳;火能耗气,亦可伤阴,又能耗血动血,后期会出现鼻黏膜出血、痰中带血等症状。”张纾难说,雾霾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通过呼吸系统被吸入人体,潜伏在体内,小毒不显,沉积日久,酿成大毒。邪气侵袭日久,久病入络,气阴俱损,影响肺脉的气血运行,继而影响肺脏乃至全身其他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通过临床实验,张纾难把霾的中医病因属性分为毒性、燥性和湿性三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这种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表现在临床上,却有虚实夹杂、燥湿相兼、阴阳互化等看似矛盾却集于一体的例子。雾霾中含有较多水气,所以,除了燥,还有湿。《温病条辨·燥气论》认为:“盖以秋日湿踞于内,新凉燥气加于外,燥湿兼至,最难界限清楚,稍不确当,其败坏不可胜言。”燥与湿相伴而生,相互转化,糅杂为病。张纾难说,雾霾犯肺,肺气失宣,气机阻滞,这是外湿;外湿不化,津液难布,渐生内湿,痰饮日盛,脾胃功能会受到影响。《黄帝内经》中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虚衰后,气血无生化之源,体内正气会渐渐虚弱。

雾霾会引发哪些疾病?

雾霾会引发肺部、心脑血管、生殖系统等疾病,对不同的人影响不同。PM2.5含大量的有毒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它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可诱发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性发作或加重。

雾霾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可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血压不稳定、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突发等。对不同人群来说,雾霾对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些敏感群体,如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老人、孕妇和儿童更易受到PM2.5污染的影响,尤其是当他们在做体育活动的时候,运动和身体活动会使呼吸变得更深更急促,从而使肺部吸入更多的PM2.5。PM2.5对孕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胎儿的影响上。有研究显示,孕妇长期处于PM2.5污染下,会影响胎儿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导致其体重过轻。另外,雾霾天气不利于儿童成长。儿童脏气未充,更易因雾霾诱发各种疾病,若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污染中,其呼吸或身体其他系统会受到更多的侵害。加之雾霾天致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儿童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也就是说,年纪越小,受到PM2.5污染危害的可能性越大。持续雾霾天气对人的情绪亦有影响,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觉,刺激或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不足、气血虚弱是雾霾致病的根源。在异常的气候变化之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发病。有的人能适应这种异常变化就不会发病,而有的人不能适应就会生病。反之,气候正常,也会有人因其适应能力低而生病。这时正常的六气变化对病患机体来说就是“六淫”。六淫无论是在气候异常还是正常的情况下,都客观存在。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们体质的差异、正气的强弱。《黄帝内经》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抗雾霾,首先要从源头上避免雾霾侵害,佩戴防霾口罩、减少霾天户外活动、保持口腔鼻腔清洁等;还有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抵抗力,要有“养慎”的观念。张纾难说,日常生活注意饮食和情绪的调节,可使用补益脾胃、行气活血、养阴润肺的方法预防疾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体内如果正气充沛,外来的邪气就不会入侵,人就不会生病。对于雾霾已经侵犯人体,毒火痰瘀在体内逐渐积累,则可能会出现咳嗽痰多、咳喘等症状。咳喘皆因肺气上逆、气机不相接,“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利”,若气机顺畅,痰饮可除。张纾难说,具体的治疗方法是理气为主,通过宣肃肺气来治痰,用麻黄、杏仁宣肺治咳喘,苏子、莱菔子降气化浊痰,用人参、黄芪补脾肺之气。另外,可根据病情加减方药,比如有火,可用黄芩、黄连清火解毒;血瘀用当归、桃仁养血活血;用藿香、佩兰化湿,用阿胶、麦冬润燥。

张纾难还提醒读者,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接受药物的反应不同,所以,雾霾天气遇到不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obym.com/zlyy/6486.html
热点排行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有流……【查看详情】

精彩推荐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常……【查看详情】

相关导读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呼吸道感染常……【查看详情】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