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百科
为您提供最权威的生活百科常识趣闻。
导读:俗语有云,“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一般在10到15度。如此大的温差,如果不及时增减衣物,很容易着凉,引起风寒感冒、腹泻等秋季常见疾病的发生。那么,白露节气如何保健?专家提醒,白露勿露身,防寒最需呵护头腹足。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的是这个节气时,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1、白露防寒需护“头”
俗话说,“寒从脚起,热从头散”。头为一身之主宰,人体手、足的阳经都在头部会聚,若头部被寒气入侵,体内阳气便容易走散,从而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但是头部不宜秋冻。白露之后气温将逐渐降低,早晚气温低时要注意保护头部,最好戴上帽子,避免受风而引发头痛、发热等身体不适。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需要注意头部的保暖,避免引发高血压、急性心梗、中风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昼夜温差较大的区域集中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西部、陕西、山西、河北北部和西部等地,昼夜温差能达到15℃左右。以西宁为例,今后三天最高气温均能超过20℃,而最低气温多在5℃左右,相差较大。
2、白露防寒需护“腹”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等说法,说的就是,白露之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因为,?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白露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如果继续穿着短衣短裤、贪吃冷饮凉食、夜晚睡觉不盖被子等,会使寒气入侵腹部,不仅影响肠胃功能,而且还会引起腹泻等不适。因此,白露之后,要少吃寒凉食物,多喝热水,不穿过于暴露的衣服,夜间睡觉不开空调,盖好被子等。
《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说的也正是白露节气。可见,白露实际上是表示天气已经转凉的象征。
3、白露防寒需护“足”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白露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如果继续穿着凉鞋、人字拖等,容易使双脚受凉,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因此,白露过后,要注意脚部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吸汗,正所谓“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嘛!
许多的上班族大多都坐在电脑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这样繁忙的上班生活让许多人的体质开始变差更容易生病。所以运动量少的人以及小孩更应该防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