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的诊断、治疗。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保持肺部健康是生命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健康中国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防治疾病。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生活中大部分的“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都属于慢阻肺的范畴。慢阻肺有哪些危害?慢阻肺是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疾病。我国慢阻肺患者约1亿人。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患者生活质量越来越差;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及死亡的风险增加;导致肺心病发作,甚至猝死;慢阻肺患者常常共患其他慢性病,慢阻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等。慢阻肺有哪些症状?慢阻肺常见症状可归纳为“咳、痰、喘”:慢性咳嗽、咯痰。每年咳嗽、咯痰时间在3个月且持续2年以上,以清晨咳嗽、咯白色黏液痰居多;气短或呼吸困难是典型症状,早期是在从事体力劳动时出现,随着病情加重,会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尤其是重度肺功能受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患者会出现喘息。慢阻肺如何诊断?慢阻肺可结合患者的症状、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其中肺功能检查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如何治疗?治疗慢阻肺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防止疾病进展。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扩张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氧疗、肺康复训练等,这些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功能,增强体质。对于严重病例,可能还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慢阻肺患者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停留。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此外,适当的运动和规律的作息也对改善慢阻肺症状有益;定期随访和监测:患者应定期随访医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慢阻肺如何预防?预防慢阻肺的发生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戒烟:戒烟是预防慢阻肺最重要的措施。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严重损伤呼吸道,导致炎症和呼吸困难,戒烟可以大大降低患上慢阻肺的风险,任何时候开始戒烟都不算晚。减少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空气污染和职业暴露是预防慢阻肺的重要措施。尽量避免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停留,减少油烟、有害烟雾粉尘的吸入,如戴口罩,使用空气净化器等;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慢阻肺的发生;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通讯员杨铭)